1、知识产权打分部分:
知识产权打分由知识产权类型、数量、先进性、与主营产品关联性、获取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。具体标准为:
1) 知识产权类型及数量(8分):
发明专利称为1类知识产权,实用新型专利,软件著作权等称为2类知识产权。 1项及以上1类知识产权得分7-8分,5项及以上2类知识产权得分为5-6分,3-4项2类知识产权得分3-4分,1-2项2类知识产权得分1-2分,0项知识产权得0分。由此可见,无论多少实用新型,在这方面都无法得到满分。
2) 技术先进程度(8分):
先进度高7-8分,较高5-6分,一般3-4分,较低1-2分,无先进性0分。在此项标准中,发明专利占有明显优势。但确实存在一些技术性比较高的专利,因为其本身的技术特性只能申请实用新型。所以不可以绝对性认为发明专利一定更先进。相反,在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,出现先进程度高的专利的概率更大。
3) 关联性(8分):
即知识产权在产品上发挥的作用。关联性强7-8分,较强5-6分,一般3-4分,较弱1-2分,无关联性0分。在此处,发明专利并不占有优势。相反,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越多,其跟主营产品的关联性会越大。
4)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(6分):
自主研发:3-6分,受让受赠或并购:1-3分。这里跟知识产权的种类和数量无关。
所以,如果从知识产权得分的细则深入研究会发现,专利的数量越多,得分高的可能性越大。当然了,根据企业所属领域并不一定都要一味追求发明专利,特别是对于配方类的发明专利其技术含量未必比实用新型高,只是因为配方和方式方法只能申请发明专利罢了。
2、研发费用部分:
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而言,合理的研发费用占比越高,通过率就会越高。而研发费用的归集在于研发本身,而专利作为研发成果是研发工作开展的最有力证明。研发成果越多,与之相对应的研发越容易被认可,产生的研发费用就越高,研发费用的归集相对越容易。
3、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收入:
高新技术企业审核中,企业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的收入要达到60%以上。也就说企业大部分收入要来自于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,这些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要有专利和检测报告等证明文件相对应。因此,专利越多,所覆盖的产品范围越广,可计入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收入的就越多。
对于产品(服务)种类和数量较少的企业而言,几乎可以达到100%的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收入,一个产品可以对应多个专利,这对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收入占比这一项的评分是非常有利的。
有些企业产品(服务)种类较多,那用大量专利来覆盖产品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若专利数量太少,会出现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收入不达标的情况,就算强行归集进去,在评判时也很难被认可。
举个例子:
假设企业拥有10类产品,销售收入都比较平均,但对应的只有5个专利,即平均1个专利对应2类产品,万一有1个专利技术含量较低,其对应的产品不被认可为高新技术产品,那可能就会出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不达标的情况;若企业拥有18个专利,平均每个产品可对应1.8个专利,就算有个别专利技术含量不达标的情况,对结果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。